中日黄海海战:中日双方海军的决战

文二2019-09-17

日本第一游击队见济远、广甲撤走,曾奋力追击。但因相距太远,追之不及,遂折回集中火力围攻位于北洋舰队右翼阵脚之经远。“先以鱼雷,继以丛弹”。经远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临危不俱,指挥全舰,奋勇抗御,“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以一抵四,拒战良久。突然,忽来敌炮,击中经远。林永升中炮,头裂牺牲。经远“火势愈烈,烟焰焦天,俄尔舰体逐渐向左舷倾斜”。

不久,“左舷舰首向水中沉下”。在舰体己下沉的危急关头,经远官兵仍继续沉着应战,一直坚持到最后。4时40分,终于在东经123度40分7秒,北纬39度51分海面上,舰首向东,左舷倾覆,最后在庄河黑岛南老人石海礁附近沉没。全舰除 16人获救外,近200人殉国。

在海战第二阶段,北洋舰队的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先后沉没,济远、广甲相继遁逃,共失去六舰,战斗力大减。由于致远、经远、济远等主要舰只的损失和遁逃,北洋舰队已无力主动向敌人进攻,不得不由第一阶段的进攻转为防御,由优势变为劣势。处境不利。

日本方面虽然比睿、赤城、西京丸三舰有的退出有的失去战斗力,但这三舰均系弱舰,下仅对舰队战斗力影响不大,反而由于三弱舰退出战场,使日本舰队无需再分散力量保护弱舰。实际上是减轻了负担,得以轻装上阵。这样,日本由第一阶段的劣势转为优势,战局的发展变得对日本有利。

最后阶段

自午后15时至17时30分为黄海海战的最后阶段。

由于北洋舰队先后失去六舰,因而在最后阶段的海战战场上,坚持战斗的只有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四舰。日本则尚有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等九舰。双方军舰数量对比为四比九;吨数对比为一万九千八百七十吨比三万三千八百三十四吨。

日本舰队力量超过北洋舰队一倍以上。北洋舰队处境十分因难。但是,定远、镇远等四舰全体爱国官兵,面对优势敌人,毫无惧色。他们坚持战斗,力挽危局,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定远、镇远虽被敌舰五艘团团包围,并无惧色,它们“誓死抵御,不稍退避”。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表现尤为出色,“作战果敢,指挥灵活。行船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

镇远管带林泰曾、大副杨用霖指挥镇远舰“奋击突进,操纵自在”,始终与定远保持着互相依恃的犄角骈列阵形,与敌军五舰周旋,在林泰曾、杨用霖指挥下,镇远“开炮极为灵捷,标下各弁兵亦皆恪遵号令,虽日弹所至,火势东奔西窜,而施救得力,一一熄灭”。

在艰苦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据在镇远参加战斗的洋员美国人马吉芬记载:镇远“十二吋巨炮炮手某,正于瞄准之际,忽来敌弹一发,炮手头颅,逐为之掠夺爆碎,头骨片片飞扬,波及附近炮员,而(其他)炮手等毫无惊惧,即将炮手尸体移开,另以一人处补照准,赓续射击。

镇远炮术长幼弟某,来舰访兄,因战机迫切,未即离舰,遂应兄劝,配备于露炮塔上服务,热心勇猛,毫无惧色。战斗中,炮术长身负重伤,扶入舱中,弟向乃兄略事安慰,仍归原处服务。是役,该炮塔人员,除乃弟外,无不伤亡”。

就这样,定远、镇远在敌强我弱的极困难条件下,继续“与倭各舰相搏,历一时许,巨炮均经受伤。定远只有三炮,镇远只有两炮,尚能施放”。同时“火焚数次”,但广大爱国官兵一面救火,一面抵敌,始终不懈。

北洋舰队方面,此时“靖远、来远修竣归队,平远、广丙、鱼雷各艇亦俱折回”。靖远号管带叶祖珪,帮带刘冠雄知定远桅楼被毁,无从指挥,遂主动代替旗舰定远升旗集队。诸舰毕集,军威重振。集合后定、镇、靖、来、平、丙六舰相距各八、九米,鱼贯东行"尾追敌舰十余里,准备与敌再战。但时已日夕,暮色苍茫。

日本舰队惧怕定远、镇远诸舰会合鱼雷艇进行袭击,不敢再战。开足马力“向西南一带飞驶遁去”,瞬息已远。北洋舰队也收队驶回旅顺。至此,历时五小时的激烈海战,宣告结束。


黄海海战的结果和影响

在历时近5小时的黄海海战中,日军指挥处置有方,战术运用得当,充分发挥了第一游击队航速高和舰炮射速快的优势,运用灵活的战术,始终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损失较少,只有5艘战舰受伤,伤亡仅290人。

北洋舰队的战场指挥严重失误,丁汝昌采取了极其不利于发挥机动与火力优势的阵法与战法,且交战不久即失去了对全舰队的统一战场指挥,加之弹药不充足,因此舰队损失重大。

此外,“济远”率先逃跑,也影响了斗志,“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被击沉击毁,“靖远”和“来远”受重伤,伤亡官兵约千余人。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是英勇顽强的。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奋不顾身,临危不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记取。

此战后,黄海制海权落入日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产生不利于中国的决定性影响。中日海军在此战中的战术和指挥的实践,对世界近代海军的装备发展及海战理论等,均产生了较大影响。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

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舰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势,厚装甲无一处被击穿。战舰依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安装重型火炮的相对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用不高。北洋海军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势,但射速较低。联合舰队各主力舰均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世纪末海军的武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此役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均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并强化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海战双方都针对性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北洋海军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

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平均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著选择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这场历时五个小时,被西方人称为“近数十年欧洲各国所未有”的黄海大海战,不论其兵力之多,时间之长,以及战斗的激烈,的确都是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的。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共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五舰,死伤兵员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官兵死伤六百余人。

中日双方损失比较,在兵员伤亡方面,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约为五与三之比;在舰船损失方面,北洋舰队先后沉没军舰五艘,合计九千一百九十六吨。其他各舰也均程度不同的遭受创伤。日本联合舰队五艘军舰受重伤,但未沉一艘。

由此可以看出,黄海海战的结局,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非完败。日军获胜,但非完胜。特别是日舰遭定远、镇远的沉重打击,余悸未消。因此,黄海海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并没有发动主动进攻。但是,海战后,日本帝国主义极力大肆宣扬什么黄海海战是日本海军的“大胜”、“奇捷”,用以欺骗世界舆论。

而清政府中的一些投降主义者,则故意夸大损失,散布失败主义情绪,瓦解斗志,涣散士气,为妥协求和制造舆论。

有些甲午中日战争史的论著,也简单地把黄海海战说成是中国大败,把北洋海军描写得漆黑一团,一无是处,夸大了中国海军的阴暗面,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标签: 黄海海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