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6-13
3、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内有拉萨唯一的动物园。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它的北侧设有噶厦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4、纳木错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纳木措湖滨广阔、水草丰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野牦牛、岩牛等众多野生动物也经常出现。
5、哲蚌寺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寺庙规模宏大,有经殿6座,僧院4座,并拥有大量珍贵文物。在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拉萨雪顿节这天,人们齐聚哲蚌寺,以此为中心展开盛大的庆祝活动,晒佛、藏戏等节目,非常热闹!
6、药王山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过去,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
60年代拉萨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有人认为断了神脉,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年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现已重新以塔相连。
6、米拉山
米拉山途经墨竹工卡县。米拉山高达5013米,耸立在拉萨之东,米拉山对于西藏高原的千山万仞来说,虽然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山体,但它却和南部的布达拉山构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分水岭,横于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成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
二、地方特产
1、虫草
即冬虫夏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赏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虫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有滋肺、补肾等作用。
2、藏刀
藏刀是西藏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游客喜爱。在藏民的生活中,藏刀也是随身必备之物,它既可用来防身,又可作为食肉的餐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品。一般来说,男式藏刀都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较秀气。
3、西藏面具
藏语称面具为“巴”,是从宗教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品,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宗教面具、藏戏面具和民间歌舞说唱面具。在西藏,每逢重大的宗教节日,各个寺庙都要举行跳神仪式,所用面具有鬼怪、护法神、仙人等。由于地域的差异,用途的不同,西藏面具也是多姿多彩、形式各异。
4、木碗
木碗因其隔热性强,多用于饮茶,在藏区是比较实用的日用品。西藏的木碗种类很多,价格差别极大。一般分为普通型和名贵型。普通型用桐、桦、杜鹃等树根或杂木制成,不加装饰。名贵型选用一种叫“咱”的寄生植物制作,木质黝黑透亮,纹路细如发丝,再加上白银装饰,更显得华丽大方。
5、唐卡
唐卡是一种线条复杂、色彩丰富、带着浓郁宗教特色的卷轴绘画,大多数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的主题,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现其他题材、服务于其他内容。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取自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及牛胆汁,所绘就的唐卡即使经过数千年,依然色泽鲜明不退色。
6、珠宝首饰
西藏的珠宝首饰有珍珠、玛瑙、各种玉器及金银制品等,一般以古朴为好。在拉萨八廓街旧货市场或一些旅游商店均可买到。脖子上戴的、手腕上配的、耳朵上挂的和腰上插的应有尽有。
7、酥油茶、糌粑
酥油茶和糌粑是拉萨藏餐的主要代表。酥油茶是用酥油、砖茶和食盐混合在一起做成的,口感十分独特,据说可以缓解高原反应。
糌粑就是将青稞炒面与酥油茶采用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吃的时候先在碗里搅拌,边吃边捏,方法独特。拉萨很多藏餐厅能品尝到酥油茶和糌粑。
8、藏面
最常见的藏族日常饮食,是将面条煮熟后放入牛肉汤和少量牛肉,口感和内地的面条没什么大区别。一般的甜茶馆、路边小店都有藏面。很多甜茶馆都有藏面,面条多为挂面,口感也基本差不多。
9、甘孜黄凉粉
拉萨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就是凉粉切片,用酱油、醋、蒜汁、辣椒拌起来食用。
10、青稞酒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顾名思义,青稞酒就是用青稞制成的。是藏民最喜欢喝的酒。酒的口感略有些发,但清冽甘爽,度数不高,后劲不小。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拉萨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5-21 15:32
中国历史网 鹤行长川 2020-03-09 10:58
中国历史网 文二 2020-02-17 15:32
中国历史网 文二 2020-02-17 15:09
中国历史网 文二 2020-02-17 15:09
中国历史网 文二 2020-02-17 15:08
中国历史网 文二 2019-07-15 17:32
中国历史网 文二 2019-07-15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