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个人简介 乐毅伐齐的故事 乐毅为什么弃燕奔赵?

文二2018-11-09

乐毅个人简介乐毅伐齐的故事乐毅为什么弃燕奔赵,本篇文章是关于乐毅的简介、乐毅伐齐的故事以及乐毅为什么弃燕奔赵:

乐毅简介: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唐肃宗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燕王国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白起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乐毅。

乐毅伐齐:

乐毅的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作为名将的后代,乐毅十分贤能,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因避战乱离赵去魏。这时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得大败,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

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士相佐。首先礼待郭隗,借此招揽天下英才。乐毅恰在此时替魏出使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厚待。乐毅谦辞退让,最后终于被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

打败了赵国的齐国日益壮大,随后,齐缗王率强悍的齐军,又打败楚相唐昧,摧毁了三晋的势力,接着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国土面积大增。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从而助长了齐缗王的骄矜自满,人民苦不堪言。

燕昭王忖度形势,有了伐齐之心,于是向乐毅询问。乐毅分析道:“齐国仍然有着以往霸国的余威,地广人多,不易独力攻破。最好的方法是联合赵、楚、魏一起伐齐。”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齐王便派乐毅去赵国同赵惠王盟约攻齐,又遣人联络楚、魏,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诱说秦国。

当时各国都因厌恶齐缗王骄暴,竞相同燕国联合攻伐齐国。乐毅返燕后,昭王尽发燕国之兵,任乐毅为上将军,而赵惠王也把相印交予乐毅。

乐毅统率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共讨齐国,联军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诸侯国收军回归,乐毅却率燕军乘胜追击齐军至齐都临淄。齐缗王在济西之败后被迫逃到莒城固守保身。乐毅用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入齐都临淄后,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运往燕国。

昭王大为欣喜,亲自前来犒赏、宴飨士兵,并将昌国之地封给乐毅,号昌国君。乐毅围守齐国,前后历时五年,攻拔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除齐缗王固守的莒城和墨城外,其余全部并入燕的版图,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

乐毅为什么弃燕奔赵:

公元前278年,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惠王做太子时,就不满意乐毅。等到惠王即位,齐将田单听到这个情况,便大施反间之计,在燕国散布说:“齐国只有两座城池久攻未下,其原因在于乐毅与惠王有怨隙,他想把战争拖延下去,自己留在齐国,做齐国的君主。齐国目前最担心的是怕燕国派另外的将军来。”

惠王原本就怀疑乐毅,听到齐国挑拨离间的话,就决定召回乐毅,派骑劫代替他。乐毅深知阵前换将用意不善,恐遭诛杀,便往西投奔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号望诸君。赵王这样尊宠乐毅,目的是借以警惕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乐毅奔赵后,田单设谋诳骗燕军,在即墨城大败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了失地,从莒迎齐襄王(缗王死,襄王立于莒)回到临淄。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死,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了,但又怨恨乐毅奔赵,担心赵用乐毅乘燕国吃了败仗的时候进攻。

于是惠王派人责难乐毅,而且向他道歉说:“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为燕大败齐军,报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我也时刻记着你的功绩。可是适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听信于左右而误国。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经年累月地暴露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请你回来调息,并想同你共议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和我产生怨隙,弃燕降赵。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

听到燕惠王的一番话,乐毅打算直抒胸臆。于是他慷慨地写了《报燕惠王书》,信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后来,燕惠王启用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往来于燕赵,燕赵都以他为客卿。后乐毅死于赵国。

标签: 乐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