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大明朝第一才子

文二2018-09-17

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以吉安地区的吉水县为例,就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的美谈。而其中尤以名列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缙最为出名。

古时候,人们常常以才高八斗来形容一个人有才气。而在吉水县,当地老百姓以传说来演绎解缙的才气,说他是天上太白金星身边的白鹿下凡,沾着仙气,所以才会有如此才气。

解缙像

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属实,历史上的解缙确实是很有才:五岁时就能作诗;七岁时就能作文;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十八岁时参加江西的乡试,高中榜首;十九岁进京参加会试,位列第七名,登进士第,被授予中书庶吉士……

如果说解缙考试致仕还只是显露小才的话,那么他进入朝廷为官之后,显现出来的安邦济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则是大才了。正因为此,明太祖朱元璋对解缙非常器重,经常让他侍奉左右。

有一次,朱元璋特意把解缙留了下来,拉着他的手,说了几句掏心窝的话:“朕和你虽然从大义上讲是君臣,但恩情上同如父子,你对朕也应该知无不言。”解缙被太祖的这番话感动了,第二天就呈上万言书,提出自己对朝政的看法:有些法令朝令夕改,会使人民产生疑惑;刑罚过于苛刻,会使人民厌烦;官风不正,会使贤人羞于入朝为官;言官不敢直言进谏,会使皇帝受蒙蔽……这一条条建议,真可谓字字珠玑,难怪朱元璋对解缙如此器重。

没多久,解缙又呈上《太平十策》。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解缙用汉初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的例子来提醒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做法会带来很大的弊端。可惜的是,朱元璋没有将解缙的话放在心上,要不然,自己孙子建文帝的皇位也不会被儿子朱棣抢了去。

解缙草书《千字文》

靖难之役之后,燕王朱棣登上皇帝宝座。爱才的他,对解缙也是器重有加。他提升解缙为翰林侍读,不久就让解缙进入文渊阁参与政事。而解缙因此成了明朝第一个内阁大臣。随后,朱棣命解缙编撰《明太祖实录》,又让解缙主持编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可以说,朱棣对解缙的器重达到了极致,恰如朱棣自己所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而我不可一日无解缙。”

如果说《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的编撰让解缙名垂青史的话,那么在朱棣立储问题上,解缙的建议,则是功在明朝。朱棣有三个儿子,即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但立哪个儿子为皇太子,朱棣一直犹豫不定。

按常理,朱棣应该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是他又非常喜欢次子朱高煦。朱棣为此事伤透脑筋,私底下征询解缙的意见时,解缙轻描淡写地回答了一句:“好圣孙。”

确实,朱高炽虽然仁孝、天下归心,但是他身有残疾,自然比不上一直跟在朱棣身边驰骋沙场的朱高煦。然而,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对于朱棣来说,就是好圣孙。朱棣也希望明朝的天下能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历史的发展果真如解缙所料,朱高炽成了明仁宗,朱瞻基成了明宣宗,父子俩齐心协力,缔造了大明王朝十年盛世。

万历年间的状元焦竑把解缙比喻成汉朝的东方朔,认为两人的才学不相上下,而在远见卓识上,解缙更胜一筹。确实,解缙预见了很多事情,而唯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将来。

作为才子,解缙行事异于常人,洋溢着真性情,以直言著称。为此,他得罪过朱元璋,被朱元璋打发回家,在家“思过”八年;他得罪过朱棣,于永乐八年(1410年)被朱棣关进大牢;他也得罪过很多小人,这些小人在他锒铛入狱的时候落井下石……

永乐十三年(1415年),在锦衣卫监狱里熬过五个年头后,年仅四十七岁的解缙被锦衣卫头目纪纲灌醉后,埋到雪地之中。一代才子就这样冻死在了洁白的雪地里,清清白白而去。

标签: 解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