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从陈留起兵

梓岚2017-07-10

东汉中平年间,黄巾军初起之主力虽然被镇压了,但其余部不断更以新帅,再聚力量,攻城略池;同时,在黄巾军影响下,各地义军蜂起,天下“骚动”,朝廷一片慌乱。

为了对付混乱的局势,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朝廷“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这就是说,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归蹇硕统辖。

不久,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灵帝死了。灵帝死前,以为何皇后所生皇子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遗诏蹇硕立王贵人所生皇子刘协。蹇硕明白,要立刘协,必须先除何氏势力,结果谋不得逞。皇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秉政。蹇硕与中常侍赵忠等谋杀何进,走漏了消息,反被何进所杀。何进杀死蹇硕后,准备按袁绍建议“尽诛宦官”,何太后不同意。袁绍又给何进出了个臭主意,“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何进因此召并州刺史董卓等人进京。何进此举,很多人不以为然。主簿陈琳入谏曰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下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也都进言不宜召卓,何进根本听不进去。曹操更知何进此举必将失败,认为时值天下混乱之际,招致四方之兵进京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当他得知何进、袁绍准备尽诛宦官时,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除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在这里,寥寥数语,曹操道出了关于宦官问题的完整看法。曹操认为,从古至今宦官都是应该有的,但不能使他们恃宠擅权。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所有反对宦官的举动,均是针对宦官擅权预政,为害士民,而不是反对宦官制度本身。

事情果如曹操所料,董卓还未到京,何进就被宦官张让、段珪等杀了。然后何进的部属和袁绍、袁术等,尽诛宦官二千余人。张让、段珪等挟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被尚书卢植和河南中部掾闵贡赶上,闵贡斩杀数人,张让被迫投河而死。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县)人,“粗猛有谋”,“膂力过人”,因军功官居并州刺史,封漦乡侯,是雄居西北的一方势力。朝廷多次征召,均不肯就,或托之说“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牵挽臣车,使不得行”,或诡称“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他本“驻兵河东,以观事变”,得到何进之召,知道实现自己野心的时候到了,“即时就道”,但“未至而何进败”。当他赶到洛阳郊区时,“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

董卓初人洛阳,兵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每天深夜把部队偷偷拉出去,早晨大张旗鼓地再开回来,以造成又一批“西兵”到了的假象;同时收编了何进及其弟何苗所领部曲;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大盛,遂挟太后,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是为汉献帝。

随后把何太后也杀了,自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继而又自升为相国,封眉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朝内“群臣含悲,莫敢言者”。董卓得专废立,“残忍不仁”,为人甚劣,明人皆知其“有异志”。董卓带兵入京后,纵其士兵大肆虏掠。史载,“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士兵,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董卓本人借葬何太后掘开灵帝墓之机,悉取墓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眺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京都扰攘,一片大乱。

董卓为把曹操拉在自己一边,表荐曹操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曹操既知董卓之为人,又知天下汹汹,董卓必败,更知天下大乱乃成大业之机。因此,“遂不就拜”,“变易姓名,间行东归”,逃回乡里,自图发展。

曹操间行东归途中,有两件事被后人串在一起演义成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捉放曹”。第一件,据说,曹操逃归乡里,经过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子备宾主礼,曹操闻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八人而去,既而知道杀错了,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对此,勿需为其辩解。这正是曹操矛盾性格的另一面的写照,多诈、多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念故旧,不惜杀人。他一生中,这种疑人图己而把人置于死地的事还有多起,后将述及。

第二件事,据说,曹操继续东逃,走到中牟县(今河南中牟),为亭长所疑,被解押到县里。这时,中牟县已经收到董卓缉拿曹操的文书,县功曹心知是曹操,“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请县令把他放了。这个县令是谁?正史没有记载,《三国演义》说是陈宫,并把前后两件事颠倒了一下,于是便有了陈宫捉曹与放曹的事。此皆演义之说,不可为本。

县令竟把要犯放了,说明曹操已颇有名气,影响已及于僻壤,一个县的功曹小官竟然知其是“天下雄俊”人物。可见,这时的曹操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和号召力。

曹操并没有回到老家谍去,过了中牟,东走不远到了陈留(今河南开封境)便停下来。史载,“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

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是岁中平六年也。”

曹操何以在陈留停下来?首先,这表明曹操此时谋大事的决心已定;第二,陈留地理适中,如谋大事,西取洛阳,陈留要比谯好得多;第三,陈留太守张邈是自己的朋友,当时亦在酝酿起兵,两人意气相投,既便安身,又便共同起事。#p#分页标题#e#

曹操在陈留、襄邑(陈留郡属县,今河南睢县境)等地散家财、招兵买马;有时甚至同工匠一起打造兵器。据虞世南等编《北堂书钞》和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引曹操《军策令》说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复能大,何苦!’”

“与工师共作刀”,看起来是小事,但从曹操说的话看出,他是因为“有起兵意”而为之。这反映了曹操军事思想的一个侧面:重视军事后勤,重视战前武器装备;“能小复能大”,是其思想的一种表露,只有干好这些“小事”才能干成大事。

曹操在陈留,得到朋友张邈和孝廉卫兹的支持。张邈,字孟卓,少以侠闻,士多归之,以骑都尉迁陈留太守。曹操到陈留,二人共议举兵。卫兹,字子许,颇有家财,曹操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曹操数访兹共议大事,兹曰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因以家财资曹操,助操起兵。

在曹操将起兵之时,曹氏家族为了支持曹操成大事,纷纷从沛郡谁县到了发难之地陈留从军。操以兄弟辈夏侯惇,为裨将,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为别部司马;以子侄辈曹休、曹真等统领警卫部队。

据记载推测,曹操于中平六年九月逃出洛阳,只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准备,便合兵五千人。这五千人就是曹操最初起家的本钱。

首为天下者倡,曹操合义兵以讨董卓的行动,极大地鼓舞、支持了全国反董卓的势力,促进了全国性反董卓联合行动的形成。


下一节:曹操在农民起义中不断壮大

返回首页阅读>>>曹操生平档案故事大全

标签: 曹操 东汉 魏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