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狂流2016-11-15
醇亲王同时监管颐和园工程和海军建设,就将这笔款子以北洋的名义存入天津的外资银行生息。取名“海军军费”,为的就是减少舆论对朝廷的可能压力,却没想到适得其反。
而这些舆论的源头,来自康有为、梁启超师徒,如同他们以武则天小说形象为蓝本虚构慈禧私生活一样。梁启超晚年也承认当年文字均为政治宣传所用,不可作为正确历史来对待。
光绪皇帝的老师、主管大清国钱袋子(户部尚书)的翁同龢,更是令慈禧背上大黑锅的幕后“黑手”。
作为后世主流史家眼中的大忠臣,翁同龢实际上绝非一般人。在修建颐和园以及为太后祝寿的策划中,翁老师都是积极的倡言者及推动者,目的与醇亲王一样,想尽早结束太后与皇帝之间的“传、帮、带”,让慈禧早日退居二线。关东铁路建设乃至北洋舰队的建设,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微妙的关系。
除此之外,翁同龢和李鸿章之间的个人恩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翁同龢的兄长翁同书曾为安徽巡抚,太平天国动乱时曾弃城逃跑,曾国藩允许其戴罪立功,而翁同书的内部却又发生兵变,导致城池再度失守。
在曾国藩的严厉弹劾之下,翁同书被判“斩监侯”。翁父此时担任同治皇帝师傅,情急而亡。而曾国藩的弹劾奏折就是李鸿章的手笔,因此翁家和曾、李结怨甚深。
甲午战前十多年,日本侵略琉球和台湾,李鸿章向朝廷发出了警报,应将日本作为中国国防的主要防御对象。但翁同龢为了政治的需要,死死捂住钱袋子。
1891年(光绪十七年)4月,户部决定“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暂停两年,所有银子解部充饷”。这导致了北洋海军多年未进行军备更新,但在中日危机中,翁同龢又逼着李鸿章与日本决战,而挤压有希望的外交斡旋。
翁同龢的学生王伯恭在《蜷庐随笔》中回忆说,翁同龢曾亲口告诉他,无论战争胜败,都会给自己足够的理由整治李鸿章。
恭亲王在1898年临终前,直白告诫光绪皇帝,翁同龢其实是国家的罪人,“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恭亲王死后,翁同龢被免去一切职务,逐回原籍。
都说慈禧的大寿,让战略通道关东铁路被废弛,北洋舰队发展受阻,最后导致甲午战败。这其实很难把责任归咎在某个人头上,慈禧太后也无非是做了一回“冤大头”而已,如同历史上无数替罪羊一样,其功能无非是让其他本该共同承担的责任的人更心安理得。
如此一来,慈禧和李鸿章便站在了舞台前,遭受后人的非议!
中国历史网 SuperAdmin 2020-09-29 16:13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40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3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22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16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09:57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04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