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不倒的天安门是谁设计的?原来是不到19岁的天才

历史君2019-10-08

  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数百年的古建筑,离不开能工巧匠,生动活灵活现的京剧,也离不开那些名角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北京的天安门城楼,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根据历史学专家考证,这就是由一位不到十九岁的天才设计。

  天安门最初是明朝皇城的正门,明朝时期最开始叫做“承天门”,包含着“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一直到清朝的顺治时期,才改名为“天安门”。

  明朝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这里也就成为了明朝的政治中心枢纽,后来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永乐皇帝从全国各地召集能工巧匠,大规模的重建北京城,江苏人蒯祥应召入宫,着手设计建造皇宫,其中就包括了天安门的前身承天门。

  蒯祥出生在1398年,1417年进京修建承天门,这才不到十九岁的时间,这足足可以看出他的天赋,蒯祥出生在木匠世家,他的父亲是蒯富,也是鼎鼎有名的工匠,曾经担任过总管皇宫建筑的“木工首”,蒯祥自幼便和父亲学习木匠的工艺手活,很快就学到了一身精湛的技术。

  他的木工活名震乡里,明朝廷也很快得知,因此特地让他负责设计管理明朝皇宫一职。蒯祥的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设承天门。承天门按照计划要作为宫廷正门,肯定要恢弘大气,蒯祥参照当时南京皇宫大门承天门的样式,设计出了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样式的五座木牌坊。

  经过四年之后,1421年承天门竣工,受到了文武百官乃至永乐皇帝的一致称赞,蒯祥得到了一个外号“蒯鲁班”。

  1457年,承天门因为大火而损毁,明英宗下令让工部尚书白圭重建,蒯祥设计重建承天门,在此之后扩大了承天门的规模,从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至此,这就是目前天安门的雏形,几乎是和如今一模一样,只不过相对来说承天门体积更为小巧一些。

  承天门让蒯祥付出了非常大心血和努力,他利用完美的力学构造,使得承天门不但非常的美观,而且十分的耐用。重修后的承天门城楼由城台和城门两个部分组成,是当时全北京最大的一座门楼。

  蒯祥的设计一直被沿用到清朝,后来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到八国联军侵华炮轰城楼,这所建筑多次遭到破损,后来重建的人都沿用了蒯祥所设计的样式,经过六百年,我们看到的依然大体上是原先的模样。

  蒯祥有着如此杰出的贡献,也受到了政府的重用,担任朝廷的工部侍郎,尽管身居要职,他为人却非常谦逊,晚年蒯祥告老隐退,对于后辈向他请教不懂的问题,蒯祥依然非常耐心的解释,这位伟大的木匠为中国的木工技术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标签: 天安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