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怪异葬式之谜

历史狂流2017-07-27

朱翊钧的一生有两位皇后:一位是孝端,一位是孝靖。定陵是他与孝端与孝靖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寝。随着定陵的发掘,一个天大的秘密惊现于世,这就是朱翊钧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葬式”。

在考古的常识中,发掘古墓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开启梓棺,其要求十分严格。当时,发掘梓棺的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神宗的棺墓后,在场的专家们都惊呆了,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景会让人们如此震惊呢?原来,朱翊钧的尸体放在一条棉被上,在棉被的两边上折,掩盖着尸体。尸体的头朝西、脚朝东仰卧着,肌肉已经腐烂,只剩下骨架。从面相上看,头顶右偏,右臂弯曲,右手放在头的右侧,略微向内侧弯曲,左手放在腹部上,手里面拿着一串念珠,右腿稍微弯曲,左腿直伸,两脚向外撇开。

孝端皇后的尸体放在上织金妆花缎被子上面,但是被子的两侧折角,掩盖住尸体。尸体已经腐烂,骨架头西脚东,脸向右侧,左臂下垂,手放在腰上,右臂向下伸直,足部交叉在一起。

孝靖皇后的尸体也放在织锦被子上面,被子的角对折,盖住尸体,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架,脚朝东放着。脸朝向右侧,右臂向上弯曲,右手放在头的下方。左臂自然下垂,左手放在腰部。

依照常理来说,传统的皇室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葬”,但是朱翊钧和皇后们的葬姿却不同寻常,他们的葬式算得上是惊世发现”。这种别开生面的葬姿,极有可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难道有人动过?对此,专家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在考证期间,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一直到2004年专家们才得出结论,而且极为合理地破解了帝王葬式的密码,同时,也引起了当年考古界的强烈关注。

2004年,在明清陵寝的学术研讨会上收到了一篇由“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专家王秀玲提交的名为《试论明定陵墓主人的葬式》的一篇论文。据说,这一篇论文在当时抢尽了风头,是最值得参会论文之一。与此同时,这一篇论文是大陆人员最早的关于定陵主人的一篇报道。

在论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从皇上与皇后的骨架可以看出,三个人的葬式稍有不同,但是显而易见,这与普通人的葬式又有所不同。从骨架的姿势来看,三个人的头部都向右侧,左手都放在腰间。关于右手的部分,朱翊钧与孝靖皇后都是向上弯曲,放在头部,但是孝端皇后的却是向下垂放。关于腿部,朱翊钧的右腿弯曲,左腿伸直;孝靖皇后的双腿弯曲;孝端皇后的两腿平放,两足交叉。因此可以推断,朱翊钧的原葬姿势是当时比较罕见的侧卧式”。

根据上述分析,孝靖皇后的骨架情况与当时的原葬式极其相似,但是朱翊钧与孝端皇后的姿势却有一点出人。依照常理来说,人去世入葬之后,不可能故意将其摆放成一条腿弯曲、一条腿伸直的样子。显而易见,假设朱翊钧的入葬方式并非原葬式。孝端皇后的两条腿虽然平放,但是头部却向右侧,脊椎也向右侧弯曲,两腿平方与姿势很不相符,所以,经过推断得出,她的原状应该是侧卧式。

此外,如果人的尸体是平放的,即使晃动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有侧卧式,在强烈碰撞的时候容易发生变形,如果向右侧卧,一定会倒向左侧,因此,朱翊钧的左腿直伸,仅仅是因为晃动和碰撞而改变了原葬的方式。置于孝端皇后的右臂下垂的姿势,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其实,倘若原葬式为下垂式,在此种情况下,手臂应该贴近身体,但是孝端皇后的右臂却是向外撇,倘若她与朱翊钧与孝靖皇后那样是将手放在头部,就会碰撞右臂的情况而导致姿势发生变化。如此,就会出现向外撇的姿势。

从史书上,可以找到朱翊钧下葬时的相关信息,原葬式的确可能发生变动。在当时,朱翊钧的棺木从百里之外的京城凭借人力抬到山陵的,因为路途颠簸有可能会让他的尸体姿势发生改变。孝靖皇后因为比朱翊钧早去世九年,已经葬人天寿山。如此一来,可以想象朱翊钧与孝端皇后的姿势都可能发生变化。

在现有的考古发掘中,中国古代的葬尸通常为仰身直肢葬、俯身葬、曲肢葬等姿态。朱翊钧采取的侧卧式下葬方式,并不常见,而且不存在相应的文字记载。那么,朱翊钧去世之后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人葬方式呢?对此,史学家们得出结论:这种葬式属于七斗星葬式。如此一来,皇帝入葬的方式密码一下解开了。

此外,朱翊钧的怪异葬式还有可能与风水有关。过去的风水专家们认为,北斗七星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因为它的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S形。皇帝挑选陵址,会选择聚气藏风的地方,其选择的标准是依山傍水.

对于朱翊钧的埋葬方式说法很多,那他的葬姿究竟是源于天象,还是风水呢?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上一节:万历郑贵妃:神宗皇帝最宠爱的福王生母

下一节:万历皇帝三百年后陵墓被掘的报应之谜

返回上一级>>>万历皇帝朱翊钧:28年不上朝的酒色皇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