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9-09
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是叶挺独立团的新兵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通城和崇阳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
二、起义爆发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
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1927年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
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第三团于1927年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
1927年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1927年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
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
1927年9月23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1927年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
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1927年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起义结果
起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攻占老关、醴陵、浏阳等地方,但由于敌强我弱,部队缺乏作战经验,队伍中的某些领导者在指挥策略上也出现了错误,使得起义开始连连受到挫折,后来又遇到敌人的伏击,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秋收起义的意义
一、起义意义
1、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口号,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决策为人民群众所拥护,所以,秋收起义发动后,各地的农民群众广泛响应,愿意跟着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
2、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之后,通过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纠正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提上了工作日程。
3、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在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在组织和部署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要求这次暴动要“以农会为中心”,要“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会”。
4、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当蒋介石反革命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日益膨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的斗争愈演愈烈之时,陈独秀受共产国际代表影响,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害怕共产党员和工农代表参加革命政权会影响到国共合作,更不支持工农武装力量的发展,以致在上海和武汉等地都发生强迫工人纠察队交出枪支的事件。
在农村,也限制农民革命,反对农民建立和掌握政权。陈独秀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在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之时,共产党没有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加以制止。但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起义影响
1、毛泽东敏锐地做出了判断和决策即“上山”,在敌对势力薄弱的地方保存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有生的武装力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图谋革命的发展,这是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典型范例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2、三湾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的建设解决了关键性问题,一是从组织上巩固了工农革命军这支刚刚诞生而又损失重大的革命队伍,为她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二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根本上解决了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领导权问题;三是建立了军队中民主制度,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官兵关系。
3、开创了根据地建设与发展模式。在部队到达井冈山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主持下,开始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探索。
通过不断的实践,为了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培养并壮大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根据地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以及革命根据地结合在一起的根据地建设模式,在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中国历史网 SuperAdmin 2020-09-29 16:13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40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3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22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16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09:57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04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