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橘子2020-06-04
一战争战略需要。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重兵猬集陕北和山东,形成“双矛攻势”,形势十分严峻,需要刘邓大军尽快转入外线作战,配合西北、华北解放军反击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同时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就像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而刘邓大军所在的晋冀鲁豫战场是连系东西两战场的中间地带,正像这个哑铃的“把”。这也是国民党军兵力较为空虚的一段,也是它的软肋。中共中央交给刘邓大军的任务,就是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二锻炼军队战斗性需要。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了大别山。后人在讲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大多数人都认为“物产较华北富足”。这并不是很准确,大别山南部靠近长江沿岸的地方可能比华北有些地方富足,但解放军主要活动在中部山区,这里不但称不上“富足”,而且是极为困苦。
如果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无法想象大别山人民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所付出的重大牺牲,这对大别山人民是不公正的。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则是人民勒紧裤腰带争取来的。他们用极为有限的资源支持了南下的十几万大军,这是刘邓大军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取得胜利的关键。
三调整军队纪律,肃清部队不良思想需要。严酷的现实让一些指战员产生了想法,觉得大别山根本就不像个老根据地,老乡不帮忙不说,还经常给部队出难题。强烈的思乡想家情绪和对现实的失望情绪出现了,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很多指战员的普遍感受。这对部队的影响很大,个别部队出现了战斗意志衰退,一些能打的仗不打了、不该放跑的敌人却放跑了等等。这些还是次要的,最严重的是,一些部队连人民军队的宗旨也置之脑后,出现了打老乡、抓向导、拉水牛、拖猪捉鸡、抢东西等现象,甚至还出现了调戏妇女的现象。
中国历史网 SuperAdmin 2020-09-29 16:13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40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3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22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16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09:57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04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