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盛生平经历 郝景盛成就有哪些?

文二2019-04-25

郝景盛简介:郝景盛生平经历是怎样的?郝景盛成就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郝景盛简介

郝景盛(1903—1955),著名林学家、植物学家。我国系统研究杨柳科和裸子植物分类最早的学者,农林牧全面发展的早期规划人和开拓者。

较早提出东北红松林人工更新为主、合理采伐的科学方案。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区农村建设走农林牧综合经营道路的早期规划人和开拓者。曾大力宣传森林的多种效益、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和林产利用。

郝景盛生平经历

一、幼年生活

郝景盛,字健君,1903年6月18日出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正定县西柏棠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务农到17岁,才到县城上高小。不久升入河北省立第七中学。1924年由校长推荐到日本占领下的旅顺工科大学。

为求强国富民之道,他选学造船。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参加反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驱逐出境”,递解到天津。同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生物系(该系停办期间一度人地质系),为该系第一班学生。

二、大学生活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1929年,郝景盛在国立北平研究院刘慎谔教授指引下到植物研究所参加研究和考察。1930年4月参加中瑞(典)科学考察团,由重庆沿嘉陵江、白龙江到甘肃南部和青海湖、阿尼玛卿山一带考察和采集标本。1931年5月参加中法西北考察团。

不久,因在内蒙沙漠中受到法方团员无理侮辱,与北平记者周宝韩一起宣布退出考察团。他俩在严寒的沙漠中奔波一天一夜,才脱离险境,经包头返北平,并在北平报纸上揭露了法方行径。

三、植物专家

1931年7月由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郝景盛正式到植物所任助理员。1932年郝景盛由北平研究院派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采集植物标本。

郝景盛这一时期的研究领域是植物分类学,但他的兴趣集中在木本植物,除了发表若干新种外,还系统研究了中国的杨属、柳属、接骨木属植物,完成了有关的科、属志。他关于中国裸子植物和木本植物属志的研究工作,一直继续到抗日战争时期。

1933年,郝景盛考取河北省公费留美,同年与赵为楣女士结婚。后改去德国,于1934年春偕同夫人到柏林,他先后入柏林大学理学院和爱北瓦林业专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在柏林大学研究植物地理和植物生理,并以气候学为副专业,1937年以论文“青海植物地理”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8年6月在爱北瓦林业专科大学获林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百年历史中所授予的第21位博士,也是获此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他的博士论文《用生物化学方法断定林木种子发芽率之研究》所建议的手段,能在30分钟之内判断种子是否发芽,回答过去涉旬月才能解决的问题,后为德、波等国采用。郝景盛取得学位后曾短期在普鲁士林业局任技师。

四、学术出版

1939年初,郝景盛夫妇携两幼子经香港、河内到达昆明,在云南省建设厅林务处任技正,并兼中山大学林学教授。1940年由梁希推荐,到重庆中央大学森林系任教授,讲授造林学、树木学、森林立地学等课程。

他写的《造林学》一书,到1952年出第四版,后来还曾在台湾印行。1941年参加西北考察团,到川北、甘南、洮河上游一带考察,并且观察了9月21日日全蚀期间的生物行为。

从1943年夏开始,郝景盛应重庆北碚设治局长卢子英的邀请,住到北碚指导造林,同时任昆明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生活虽然清苦,却得以安心著述。

这一时期成为他写书最多的年代,《中国林业建设》、《森林万能论》、《中国木本植物属志》、《林学概论》、《普通植物学》和《中国裸子植物志》等书都是在北碚定稿的。

抗日战争胜利,一心向往东北森林的郝景盛接受东北大学聘请,出任森林系教授兼农学院院长,1946年到达沈阳。1947年因保护进步学生与校长意见不合,旋被解聘,失业3个月。1947年底回到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

五、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郝景盛在植物研究所内成立森林植物组,多次参加森林调查(察北绥东森林调查,永定河中下游地区调查,冀西沙荒造林调查等),并兼任山西省林业顾问。

1954年10月,被调任中央林业部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参加筹组中国林业代表团,准备出席世界林业会议。短短几年中,郝景盛得以施展抱负,成为他为人民贡献知识和才华的最愉快时期。

郝景盛成就有哪些?

一、实行合理采伐的科学方案

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林区曾是我国丰富的木材宝库。由于长期实行大面积采伐,严重威胁这一宝库的生存。

郝景盛在1951年和1953年两次应东北森林工业总局的邀请,率领人员深入小兴安岭林区,搜集了森林生长与采伐的历史资料,实地考察了红松生长、结实和更新的情况,以及天然更新过程中针叶密林转化为桦杨和针叶混生林,再退化为榛柴林、小叶椴和灌木丛,终于成为草坡、泥地和裸岩的过程。

根据红松结实的树龄和数量、天然和人工发芽率的实际数据,参考德国和朝鲜的营林经验,郝景盛明确提出:“以人工更新为主,天然更新为辅,小面积采伐作业,采造并举,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经营方针,要求随采伐随更新,并逐渐对老采伐迹地进行更新,“不欠新账,还清老账”。

他同时指出森林火灾对于红松林的特别威胁,提出了预防措施。当苏联专家提出“长白山林区施业案”时,郝景盛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经营的观点,受到与会者支持,对“施业案”进行了修改。

二、早期规划人和开拓者

1953年,郝景盛受华北行政委员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委托,到平顺县沙底栈村、羊井底村和榆社县南村,先后住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和武侯梨家中,白天一起上山逐坡逐田调查,晚上共同商议山区发展规划。

他对村中现有果树品种、等待结果年限、逐年产量、销地和售价等仔细调查,同时对林木、果树、牧草、蜜源植物、河谷、池塘、山坡、土壤、石头等自然资源条件作了全面了解和必要的实验研究。

三、主张靠造林根治河流,消除天灾

郝景盛年轻时曾经踏勘过黄河源附近地区,此后多年一直留心有关黄河的资料,写过许多篇论述造林与治河、森林与水旱灾害关系的文章。

1953年在讨论苏联援建三门峡水利工程时,郝景盛在会议上发言指出,三门峡水库中上游地区必须搞好水土保持,否则水库将会变成“沙库”。

1954年,中国科学院为配合三门峡工程,组织黄河中游调查队,郝景盛任队长。临行前检查身体发现病患,未能成行,但在病中仍一直关心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内蒙和华北地区的几次雹灾,促使郝景盛搜集有关数据资料。他从分析雷雨冰雹的成因、树木对水份的吸收和蒸发、森林对上升气流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中得出森林基本上能消灭冰雹的结论。

研究论文虽因学术界有不同意见而未能公开发表,但由林业干部训练班印成单行本散发,对促进植树造林起了积极作用。

在当时的一次争论中,一位气象学家指出:森林不能消灭海洋冰雹,郝景盛立即反驳说:“什么时候你到海洋上种庄稼,我就去消灭海洋冰雹。”

四、林业宣传者和林学教育家

郝景盛在从事林业教育之余,挥笔著文,大声疾呼,以期唤起人们对造林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自1939年回国后的8年间,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宣传造林和森林利用的文章40多篇。

在他旅居北碚期间,曾为《嘉陵江日报》撰写多篇关于植树造林的宣传报道,并到四乡指导种树,促进了这一风景区的林业建设。在此时期,他以《森林万能论》为书题,陈述森林与木材对国家之重要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