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文二2018-10-10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

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辛亥革命的目的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三、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熊秉坤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

2、革命党与立宪派的汇合   

3、袁世凯出山

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

4、革命后续发展

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辛亥革命历史照片(40张)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南京城(南京之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5、清海军反正
11月中旬,进攻武昌的清海军反正。海军提督萨镇冰,与黎元洪是师生,舰队参谋汤芗铭与汤化龙是昆仲,被劝反正。11月中旬,各舰自武昌下驶九江,萨镇冰称病离舰赴上海治病,黄钟瑛任舰队司令,经九江林森劝说,舰队归附革命军。

6、列强的中立与调停

12月2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7、南北议和

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8、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月2日,孙文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纲领,以南京为临时首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

9、清朝灭亡
1912年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10、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5月,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国旗统一案。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及评价

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 辛亥革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