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8-01-19
蒙古人的世界帝国梦醒来之后,妥懽帖睦尔逃回草原。尾追而来的明军迅速征服了近边的蒙古人,先后在辽东、山西、漠南、嘉峪关外和哈密设置了蒙古卫所。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军在呼伦贝尔将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彻底击败,名义上的北元从此消失。
二十年后,混乱的蒙古草原形成了两大势力,东部蒙古称“鞑靼”,西部蒙古称“瓦剌”(即卫拉特)。在磕磕碰碰中,瓦剌部异军突起,瓦剌太师也先(大汗脱脱不花只是傀儡)统一了蒙古。
这位瓦剌领军人物一旦感觉自己有了向明朝叫板的资本,立刻提出娶一位大明公主为妻。明朝尽管军力日下,但并没有将蒙古放在眼里,和亲的要求被轻蔑地驳回。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以没娶到明朝公主为由,挥刀出鞘,兵分四路越过长城,明蒙之战全面爆发。
消息传到北京,皇帝立即召集大臣商量对策。由于事发突然,大臣们都心中没底,只有太监王振表现得十分兴奋,不仅自告奋勇领兵迎敌,而且怂恿英宗御驾亲征。
王振,河北蔚州(今河北蔚县)人。也许对未能致仕心有不甘,也许是一次犯罪后走投无路,饱读史书的他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自愿阉割,进入宫廷。
这个肚子里有点墨水的阉人一进入宫廷,便被明宣宗朱瞻基派去侍奉太子朱祁镇读书。后来,朱祁镇由太子熬成了皇帝,王振也当上了太监的最高长官司礼监。后来,他已经和皇帝无话不谈、你我不分,直接代理皇帝行使批红的权力,权倾朝野。可他还不满足,他要光宗耀祖,永垂青史。要实现这一梦想,他只缺军功了。要立军功,必须当将军。
请记住,人类是唯一不需要缰绳就可以被牵着走的动物,包括不可一世的皇帝。果然,在一番嘀嘀咕咕之后,英宗贸然决定与王振一起统领名为50万(实为30多万)的大军出战瓦剌。久居深宫的英宗第一次做了统帅,从未上过战场的王振成了监军(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诏书一下,朝廷上下一片哗然,群臣一再劝阻皇帝收回成命,但头都磕得鲜血淋漓了,皇帝仍无动于衷。
没有精心准备,没有誓师大会,明军就于7月17日仓促出征了。一路上,大军跋山涉水,栉风沐雨,身心疲惫,怨声不断。8月1日,大军好不容易到达大同,就接到了各处明军纷纷溃败的战报。
王振开始惴惴不安,继而心惊胆战。在各路大军最需要支援的时候,他竟然逼着英宗下旨不战而退、班师回朝。在班师途中,为了炫耀自身的权威,他力邀英宗顺便临幸自己的故乡蔚州。按说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蔚州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最近路径。
8月3日,大军突然停了下来。原因是王振怕大军践踏自家田地,又下令大军改道东去。这一决定意味着大军将不得不半路折回,沿着来时的居庸关回京。庞大的明军本来就行动迟缓,怎堪这样地来回折腾?令士兵们万万想不到的是,事情绝非埋怨一下那么简单,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最为珍贵的退却时机。
战争中,一小步的犹豫和踌躇就是敌人大步前进的最佳机遇。徐徐蠕动的明军退到今河北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被呼啸而至的瓦剌骑兵团团包围。土木堡没有水源,明军的粮草供应又被切断,30万饥寒交迫的将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无奈之下,明军开始挖掘战壕,并据此与瓦剌骑兵军团形成了僵持局面。
显然,五六万瓦剌骑兵根本无法吃掉固守战壕的数十万明军。于是瓦剌军假装撤退,并派人赴明军讲和。
稍有军事常识和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意识到,明军最危险的时候到了,因为猛虎微笑的时候也磨好了食人的牙齿。但天真的王振信以为真,命令大军移营就水。明军出发仅仅3里,已经消失的敌人再次出现,“瓦剌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明军屡遭打击的神经最终崩溃,成为瓦剌骑兵操练刀法的肉靶子。
在局面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将满腔的怨愤倾泻在此战的罪魁祸首王振头上,用长棒捶死了这位骄横跋扈、自以为是的监军。随后,樊忠英勇战死。对王振言听计从的英宗成了也先的俘虏,他为自己的年轻(23岁)和轻信付出了惨重代价。
更为凄惨的是,几乎囊括了所有精锐的数十万明军全军覆没,随行的文臣武将纷纷在地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这就是所谓的“土木之变”。
中国历史网 SuperAdmin 2020-09-29 16:13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40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3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22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5 10:16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09:57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04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