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怎么来的古代七夕的演变故事

梓岚2018-08-29

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佳节七夕节,同时也是各大卖场疯狂促销的购物节。购物买礼物当然少不了朋友圈晒图疯狂虐狗的环节。

然而,其实单身狗们大可不必为了这个所谓的“中国情人节”感到苦恼,因为七夕节在古代,又称“女儿节”,是养在深闺的女孩子们难得的可以出门游玩的日子。

同时,七夕节是女孩子们向织女乞巧的日子。这一天有女孩子的人家都会拜织女,祈求可以让自家的女孩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故而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有关七夕的文字记载,最早的记载是《诗经》。

其中《诗经·大东》中说:“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上的织女一日移动七次非常繁忙,但即使如此却没有织出好布帛。而那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却不能用来拉车辆。

这便是牛郎织女传说最初的雏形了。可见,最初古人对牛郎织女的描绘,其实是从手工业和农耕文明的角度去思考的,并没有出现关于鹊桥约会的情节,也没有关于两人爱情故事的描写。

因此,七夕节,从一开始就不是情人节。所谓的“中国情人节”,只不过是一场美好的误会罢了。

一、七夕内涵

古人崇拜的星星,远不止牛郎织女。

这是由于古代科技文化落后,古人对于未知的天空产生了自然崇拜。除了牛郎织女,古人还认为天上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而这其中又以北斗七星最亮。而北斗牛郎织女其实只是众多古人崇拜的星星之一。

除了自然崇拜,七夕佳节的日期,还代表了古人对于时间的崇拜。

据《太平御览》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因此,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庆祝丰收的吉利日子,而两个七在一起的“重日”便更显吉庆。

同时,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人们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这样一来,这个代表了古人无限美好想象的好日子,当然要天地同乐啊,于是七月初七这一天就成了牛郎织女的七夕节啦。

二、演变故事

至于七夕节演变成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可能要追溯到东汉时期了。

据东汉《风俗通》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有了一点点雏形。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战乱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离乱中的百姓迫切希望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可现实中美满生活难求,妻离子散却比比皆是。于是百姓只能寄希望于神话中的人物,希望能够有个超级英雄一样的人,能够让离散的人们有美好的结局。

在这个背景下,牛郎织女的故事渐渐成型。

据《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至此,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才有了完整终结版。

到了现代,七夕节有了不一样的含义。随着“情人节”的宣传,七夕节成了商家促销的购物狂欢节。传统佳节七夕节,就这么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被注予新的含义。

标签: 七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