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程

历史君2020-06-11

  二十四节气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2.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3.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

  4.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三、“节”、“气”

  二十四节气由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组成,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的特点

  1.反映季节变化(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2.反映寒热变化(寒暑):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3.反映气温变化(霜露):白露、寒露、霜降

  4.反映作物成熟、收成情况:小满(籽粒饱满,尚未成熟)、芒种(有芒作物成熟)

  5.反映降水(雨雪):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6.反映自然物候:惊蛰、清明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