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君2020-04-21
人生七十古来稀,解释成“自古以来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似乎也是勉强读得通的:人生短暂,自古以来能活到70岁的人很少,我已46岁了,还能活多久?不如及时行乐吧!按照今人普遍认为古人一般只有二、三十岁的寿命,作出这样的解读就更有理由了。
但是且慢!如果那时的人确实多数只能活到二、三十岁,那么五、六十岁的人也会很稀少,八十岁的人就已是“老怪物”了,杜甫为什么不写“人生五十(或六十、八十)古来稀”而偏要写“七十”呢?难道是随意写的“七十”吗?
再说,既然多数人只能活到二、三十岁,此时已46岁的杜甫要算是很高寿的老人家了,应该感到很满足,可以安享晚年了,为什么一定要向往活到七十岁呢?一个快要入土的暮年老人还会去努力追求官职并为官职即将失去而感到沮丧吗?这是说不通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普遍被误读了
饱学之士杜甫不可能不知道,自古七十岁以上的名人大有人在(上表所列皆为杜甫之前的代表性名人,红字为帝王,蓝字为医家)。他自己的朋友圈里70岁以上的人就不少,如他的诗友贺知章就活了86岁(杜甫有调侃贺知章的诗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另一个诗友张旭活了75岁(杜甫描写张旭的诗句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太上皇李隆基此时也已经73岁了,以杜甫的学识,怎么可能说出“没几个人能活到70岁”这样无知的话来呢?
再从写诗当时的背景及全诗所表达的心境来看,他只是因为做官不顺利而对苦苦追求多年的官职失去了信心,并没有联想到生死的问题,一个46岁的中年人离寿命的终点还远得很,怎么会想到死?如果工作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想到死,还有什么出息呢?后人会将这样没出息的人尊奉为“诗圣”吗?
可见,从寿命的角度去解读“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不仅说不通,而且是对杜甫满腹文采的一种亵渎!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10:47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10:44
中国历史网 历史君 2020-09-25 10:35
中国历史网 历史君 2020-09-25 10:31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09:5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4 17:30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4 17:1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4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