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2019-08-29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解放后发展遍及中国。演唱者手执竹板或鸳鸯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故又名竹板快书。自赵震以后,又出现高元钧、杨立德和刘司昌等名家,他们推动了山东快书艺术的发展。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快书艺术特色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基本句式为“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保证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为三个字。左手击打两块相同的铜板(鸳鸯板)作为伴奏乐器 。
山东快书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 “扣子”的运用。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演员吟诵唱词,间以说白。曲目有“单段”、“长书”、“书帽”等形式。
由于山东常是一个或几个演员,用极简单的道具进行演唱,在瞬间就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又由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田头工地、车站码头、街头巷尾,均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为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几百年来长久不衰,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经典段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
山东快书代表流派
山东快书艺术流派最初有高元钧、杨立德两大流派;后来崛起的刘司昌也自成一派。
高派
高元钧派山东快书,流传广、影响大、门生多、成就高。其表现特色为传神、情真、口甜形美、亲切、风趣。杨立德曾说:“高元钧的表演风格刚健一些,从戏曲里吸收多些。动作较大,也显得多。使用包袱皮薄,作包袱多些,趋于滑稽,在上海获滑稽快书之名。”,“(高)身材槐梧,嗓音洪亮,艺术上刻苦钻研,表演极为风趣生动,且善于从相声、京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了快书表演形式,形成流行全国的高派。”
谷源流《浅谈高元钧山东快书表演艺术的特色》一文里说:“高元钧同志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是现实主义的——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说、唱,努力塑造各种人物的艺术形象,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作品的主题。”
杨派
杨立德,山东人。他的快书艺术地方味足,自有土生土长的气派,俏皮和细腻。他注意吐词的功力,强调轻松幽默,不强调使用过多动作,自成一家,称为“杨派”。他以表演质朴、豪放,刚柔相济,平中出奇,唱字句气势宏伟,口若悬河,从内容出发真实地述说故事中的情节,给人以身临其境动人心魄的力量。“俏”即根据情节的发展,动用大段十句、八句的联唱,一口气抑扬顿挫明显地联贯唱出,既描述了场景,表达了人物,又给人以艺术享受。
刘派
以刘司昌为代表刘派精髓在于现实主义的深化,表现为广泛地表现社会生活,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此外,刘派博彩众长,广泛借鉴各种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山东快书的艺术手段和表现能力。刘派还将歌曲、口技、电影、话剧、歌剧、杂技乃至芭蕾舞都被引进到山东快书中来,极大地丰富了山东快书的表现能力,使之面貌一新。这也是刘派山东快书的重大贡献。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10:47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10:44
中国历史网 历史君 2020-09-25 10:35
中国历史网 历史君 2020-09-25 10:31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09:5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4 17:30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4 17:14
中国历史网 苹果 2020-09-24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