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钩游戏:更怜花月夜 宫女笑藏钩

文二2019-07-12

藏钩游戏简介

藏钩,中国传统猜物游戏。戏者多为儿童老人。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


藏钩游戏最早起源于什么朝代

藏钩是古代宴请宾客之后经常玩的一种游艺形式。

《宋书·符瑞志》记载说:“汉武赵婕妤家在河间,生而两手皆拳,不可开。武帝巡幸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子气,名而见之。武帝自披其手即时伸,得一玉钩,由是得幸,号拳夫人。由是汉有藏钩之戏。”

将藏钩之戏的起源归于某一人,这未必准确,但说它起源于汉代,当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四川新津出土的一块汉代画像石上,就有一幅表现藏钩游戏的图案,所画为两人对坐,并同时各举一拳作投击状。其藏钩游戏的特点极为形象。


藏钩游戏怎么玩

关于藏钩游戏的玩法,在周处的《风土记》中有着详细的说明:“分二曹以较胜负,若人偶则敌对,人奇则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乌’,以齐二曹人数。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一藏为一‘筹’,三筹为一‘都’”。

可知这是分伙玩的游戏。若单数时,有一人游弋于两伙之间,名叫“飞乌”。“钩”是一种以玉或金属制作的环状物,藏在甲伙某一人手中,令乙伙人猜。中则赢一筹,不中则输一筹,以三筹为一都。

一都,即今天所说的一轮、《风土记》还对当时义阳古都(位今河南省)流行藏钩的习俗作了记述:“义阳腊月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抠之戏。”说明当时的藏钩游艺已遍及中原一带,且为男女老少所喜爱。

对藏钩游戏的全过程和所有参与者的神色表情,各种心态,尤其是藏钩者的内心活动均有传神描绘。因为要想把流动于数十人手中所藏的钩及时准确地猜出来,殊非易事。

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射钩高手,而这些善于藏钩的高手,都善于心理分析,察对方之言,观对方之色,以断定钩所藏处,并留下了经验总结。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六记述说:“举人高映善意驱,成式尝于荆州藏钩,每曹五十余人,十中其九,同曹钩亦知其处,当时疑有他术,访之,映言:‘但意举止辞色,若察囚视盗也’。又山人石昱,尤妙打(射)弓区,与张又新兄弟夜会,张藏钩于巾臂中。昱曰,尽张空拳,左眼,有顷钩在张君幞头左翅中。”

射钩高手高映,一是善于观察藏钩人的举止表情,就好像审视强盗一是精于推测,简直神奇得有点近于特异功能了。

唐代藏钩游戏常在酒宴中进行,开射覆酒令之先河。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第六首云:“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皮日休诗:“投钩列坐围华烛,格塞分明占靓妆。”“投钩”即为藏钩。说明这种活动是一般在席宴中不可缺少的游艺形式。

至辽、宋,藏钩成为了宴仪中的重要内容,有了新的名称——“藏阄仪”,并成为宴请朝臣、使节的主要娱乐仪式之一。《辽史·礼志》六《嘉仪》说:“藏阄仪:至日,北南臣辽常服入朝,皇帝御天祥殿,臣辽依位赐坐,契丹南面,汉人北面,分朋行阄。或五或七筹,赐膳。”

到了元代,有一种酒令名叫“猜花”,这种猜花是以十杯覆一花,一杯下有花,九杯下空,猜中者赢。这实际上也是藏钩的一种变种。元人顾瑛有诗曰:“分曹赌酒诗为令,狎坐猜花手作阄。”说明当时也有以手藏花,令对方猜的玩法。

明清时代,民间流行一种“猜子令”的游戏,这种游戏是用瓜子三枚,花生二枚,叫“三红二白”。分别握于手中,随意出一拳,与人猜。先猜是单是双,其次猜几枚,最后猜红白,五子三猜,二手不空。

假如掌握瓜子三枚,猜者说是双,则不中,罚酒一杯单数非一即三,一猜三则中,出拳者饮一杯最后猜红白,若猜者说两红一白,则不中,猜者再饮一杯。如此反复三次为一轮。从这类游艺形式看,应是由藏钩游艺发展演变而来。

今天,藏钩游戏已很少见,但由藏钩直接演变而来的相类游艺还是时见于民间的酒令中,是一种较具特色的传统游艺形式。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藏钩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传统游戏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

标签: 藏钩 传统游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