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种门神 门神信仰

历史狂流2017-05-08

门神是我国民间极为流行的家庭守护神。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有贴门神的习俗。门神的信仰起源甚早,内容也几经变化。门神的演变不仅仅反映丫社会习俗的变化,也是人们观念更新和演化的反映。在不同时期,门神会以不同的形象出现,既有被神化了的门神,有武士类的门神,也有鬼神类的门神。那么,门神到底经历了哪些演化过程呢?

门神崇拜

门神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目前可考的关于门神的记录在春秋时代,那时人们就在住房门上装饰怪兽神鸟,称“铺首”。这可以看作是原始门神观念的遗存。这时,祭门神已被列为“五祀”(古代五种祭礼)之一,在官方及民间都受到广泛崇拜和祭祀。但早期的门神信仰因为带有原始的泛神崇拜的性质,还不具备后世民间所奉祀的门神的形态,所以只能算是门神崇拜的萌芽。

大约从汉代开始,门神被赋予了具体的形象和姓氏,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神荼、郁垒。在南阳汉画像石墓墓门上,就绘有神荼、郁垒的形象。可见,把神荼、郁垒作为门神在汉代已相当流行。汉代普遍流行鬼神信仰,将神荼、郁垒二神奉为门神,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鬼极为畏惧的心理。由于自身无法将鬼驱逐,于是就想借助于神力,把具有捉鬼本领的神荼、郁垒贴于门上,作为保护神,以驱鬼避邪,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武士门神

到了唐代,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被奉为门神,门神的内容又发生了变化。那么武士是何时成为门神的呢?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是最早的武士门神吗?

其实武士作为门神画像,汉代即巳有之。据《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广川王刘去在殿门上画古勇士成庆像。在洛阳出土的北魏宁懋石室的门神画上,也可以看到身披金甲、高大魁梧的武士形象。但总体说来,唐代以前以武士作为门神,还只是个别现象,并不十分普遍。到了唐代,以武士作为门神像才逐渐普遍化。

传说唐太宗因发动玄武门政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继而登上了皇帝宝座,因此他心中有鬼。有一段时间,睡觉时常听到卧房外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太宗整日心神不安。他将此事告之身边的大臣,大将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

唐太宗当即欣然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二位将军便夜夜守在太宗的寝室门外。后来,太宗觉得二人长期夜夜守卫太辛苦,终非长久之计,于是便命画工绘制二人如往常守夜的全身像,悬挂在门口,鬼魅从此便绝迹了。

上行下效,以尉迟敬德、秦叔宝作为门神的事情很快便传到民间,民间也纷纷效仿,并一直沿袭至今。后来,借《三国演义》而在民间家喻户晓的张飞、赵云也被奉为门神。

“尊鬼为神”的门神

唐代不仅武士门神普遍出现,而且到了后来也有了尊鬼为门神的现象。门神本是驱鬼避邪的,却为何出现尊鬼为门神的现象?

传说唐明皇曾患恶性疟疾,某日昏睡中,梦见小鬼偷走了爱妃杨玉环的紫香囊及自己的玉笛,他又气又恼,正欲命武士捉拿小鬼,忽见一大鬼戴顶破帽,身穿绿袍子,腰里扎关角带,径直赶过去捉住小鬼,用指头抠出小鬼眼睛,一口吃掉。明皇问他是谁,他说:“臣是终南山进士钟馗,因多次应试不举,在大殿台阶撞死,陛下恩宠赐我一绿袍安葬。臣愿为陛下除尽天下妖孽。”

唐明皇醒来,病居然痊愈。于是他让当时著名画家吴道子按梦中所见画出了《钟馗捉鬼图》,并“批告天下,于岁春图钟馗像,以驱邪魅”。到了宋代,钟馗作为门神已非常普遍。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神是真、善、美的化身,而鬼则是假、恶、丑的化身,其形象往往青面獠牙极端丑陋。尊鬼为门神说明人们观念的进步,认识到像钟馗这样的貌丑而心善者亦大有人在,不再以貌取人。

喜庆门神

明清时期,门神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且驱鬼避邪的色彩逐渐减弱,祝福喜庆的含义逐渐增加。这一时期,以天官、状元、福禄寿星、和合二仙、财神等为门神,在民间蔚然成风。有些地方甚至取消了门神的祛邪义务,专事祈福,出现了所谓的“祈福门神”。

门神内容及其功能的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实用意识的兴起。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功利主义思想开始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耻于言利”的道德观念,开始大胆地言利,以状元、财神为门神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

现在春节贴门神的习俗在我国依然盛行。但因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大多数人已完全不相信门神驱鬼避邪的迷信色彩了。贴门神主要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祥和气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赞美,成了节日欢乐喜庆的一种体现。


精彩连载推荐:

“王母娘娘”真有其人吗 神秘的女仙之王

灶神究竟是谁 腊月二十四祭灶神

返回大全页:

中国古代文化的未解之谜汇总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