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8-01-10
《孟子》七篇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 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此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多种说法。
一、孟轲自著说。《孟子》的最早注释本,是汉代赵岐的《孟子章句》。赵氏在该书的《题辞》(即序)中说:“孟,姓也;子者,男子之 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元何异孙对此所作说明是:“《论语》是诸弟子记诸善言而编成集,故曰《论语》,而不号 《孔子》。《孟子》是孟轲所自作之书。”宋朱熹也从文章风格的匀称一致 上,力证该书出自孟轲之手,他说:“《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
《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 ”清阎若璩和魏源则从有无记述孟轲容 貌上推断,《孟子》应为孟辑自著。阎氏在《孟子生卒年月考》一文中说:“《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魏氏在《孟子年表考》一篇中云:“七篇中无述孟子容貌言动,与《论语》为弟子记其师长不类,当为手著无疑。”
二、弟子辑成说。唐韩愈首先提出这一论点,他在《答张籍书》中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柯所言焉耳。”此后,宋晁公武、清崔述又为之补充了三条理由。晁公武的 《郡斋读书志》认为,《孟子》书中称诸侯都用谥号,“夫死然后有谥, 轲著书时所见诸侯,不应即称谥”。崔述作《孟子事实录》认为,《孟 子》所讲的历史事实和地理位置往往不合,“果孟子自著,不应疏略如此”。崔氏又认为,《孟子》对门人乐正子等都称“子”,“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门人皆曰子。细玩此书,盖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二子问答之言,在七篇中为最多,而二子书中亦不以子称也”。
三、再传弟子辑成说。清周广业认为,“此书叙次数十年之行事, 综述数十人之问答,断非辑自一时,出自一手”,是孟轲以其说传授于乐正子等,然后由乐正子及其门徒编辑成书的。
四、师生合著说。此说主张《孟子》由孟轲口授,其弟子万章、 公孙丑整理成书。宋朱熹、清魏源是主张孟轲自著的,但都认为有孟子和弟子参加。朱氏指出:“恐是其徒所见,孟子必曾略加删定也。” 魏氏也说是万章、公孙丑二人口授而笔之书。此外,《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提到孟轲:“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今人杨伯峻认为,乐正子等皆称子,而万章、公孙丑不称,只能证明万章和公孙丑二人参与整理成书;《孟子》中提到的诸侯,死于孟轲之后的是梁襄王和齐宣王,但也仅后数年,万章、公孙丑整理时,当然要用谥号,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师生合著说。
诸说各有依据,但从争辩情况来看,似乎第四种说法较能为人接受。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10:18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10:14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5 10:02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38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21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16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7:09
中国历史网 罗生门橘子 2020-09-24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