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尉军衔的级别与来历

相形2019-07-03

准尉军衔简介

准尉是一些国家军队军人的职衔,地位介于军官与士官之间,经上级选拔推荐、军官候补教育合格后可晋升为少尉。

在某些国家的军队制度中,准尉是士官晋升的最高官阶;在一些国家的军制中,独立成一阶级;尚未被授阶成为少尉的军校毕业生,也挂准尉阶级见习。


准尉军衔的级别

准尉是介于军官与士官之间的一种官职。

准尉是一些国家军队里面军人的军衔,准尉的官职是在军官与士官之间,在经过了上级的选拔和推荐或者是军官候补教育合格了以后,可以直接晋升为少尉。

在一些国家当中的军队制度当中,准尉是士官们晋升的最高级别,但是有些国家的军队制度中准尉也被当做是独立的一个晋升阶段,甚至有一些军校里面的毕业生,毕业后在军队里面见习的时候也会被授予准尉。


准尉军衔的由来

1649年俄国军队首次称旗手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最健壮、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挑选任命的。

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立了准尉军衔,作为步兵和骑兵中的最低官衔。

在1722年的《官级表》中,将准尉分为两个等级,“下级准尉”列入军士的等级,准尉列入尉官行列。

准尉是一个特殊的等级,准尉制度在国际上很不统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国家设置,有的国家不设,两者的比例大体是4:6。

二是设置准尉的国家,对准尉的地位规定不一,有的列入尉官等次,有的列入军士级别,有的则将其列为军官与军士之间的一个非官非士的独立等级。

三是对准尉有的国家分级,有的国家不分,分级者所分数量多少不一,阿尔及利亚分两级,印度分三级,美国分四级,玻利维亚分五级,捷克斯洛伐克分六级。

军衔传中国后,清朝政府规定设准尉衔,称之为“额外军官”。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历届政府也规定设置该衔,陆海军官佐分将、校、尉三等九级。

另有准尉,实为第十级。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沿用清朝名称,北洋政府时期与国民党政府时期相同,改称“准尉官”,国民政府称“准尉”和“准佐”,明文规定“不列入官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立法文件没有规定设置准尉,但实际上授有准尉军衔,全军最多时拥有十一万余人。

当时准尉为副排级人员,算干部但不算军官,在军队内部称之为“预备军官”。

1988年人民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准尉没有列入军衔等级体系,五六十年代由准尉担任的工作分别由少尉、军士长或文职人员担任。


以上关于准尉军衔的级别与来历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文章下方的标签查看。

标签: 军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