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的研制和发展历史

梓岚2018-10-19

1956年,从苏联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1957年,苏联赠送给2枚更先进的R-2型导弹。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仿制。 1958年初,开始对R-2进行仿制,即东风-1。 1960年11月5日, 仿制苏联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首次进行了成功的试射。 1964年6月29日,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试射成功。

1965年,东风-2制导系统完成升级工作,改进后的导引系统采以电解积分仪为核心的全惯性制导。 同年,展开东风-3的设计工作。

5月,东风-4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东风-5的项目可能同时上马。 11月,东风-2A增程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首次部署东风-2中程弹道导弹。 10月,首枚直径为1,400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12月26日,东风-3进行了首次试射。

1967年3月,展开具有二级固体火箭的巨浪-1的研制工作。

7月1日,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命名为“第二炮兵”。

1970年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5月,正式部署东风-2A。

4月1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型运载火箭将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近地轨道。

12月26日, 自行研制的核动力潜艇下水。 1971年5月,东风-3开始服役。

11月15日,东风-4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74年,建立了战略导弹作战指挥体系。 1975年5月,决定抓紧东风-5洲际导弹的研制,同时积极进行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 8月4日,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产。 11月26日,长征-2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侦察卫星),该卫星在3天后按预定指令返回地面。

1978年,提出“以战略导弹打游击”的思想,直接导致了东风-21的产生。 1980年,首次部署东风-4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5月18日,东风-5洲际导弹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试射,成功。 1981年初,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下水。 同年,开始“试验性”部署2个东风-5陆基发射井。 9月21日,“风暴-1”型运载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向世人显示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载具的能力。

1982年10月12日, 用一艘苏制Golf级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成功。

1983年,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开始服役。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

14月8日,长征-3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成功。 1985年5月20日,东风-21试射成功。 9月28日,第一次潜射巡航导弹试验。 10月15日,首次从夏级发射巨浪-1,因未成功,故未广泛报道。据西方情报机构的披露,9、10月前后共进行了四次巨浪-1试射,均告失败,其中一艘夏级核潜艇在发射中被全毁。 12月,据信,东风-3的增程工作告一段落(1981-1985),导弹射程从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

1986年,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 同年,东风-31/41/JL-2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10月11日,第八次回收侦察卫星。 12月16日,东风-5洲际导弹设计定型。 1987年,向沙特阿拉伯秘密输出了36枚东风-3战略导弹,此举震惊全球 9月7日,长征-4A运载火箭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风云-1”号气象卫星。

 9月27日,首次从夏级潜艇上发射了巨浪-1型弹道导弹,此枚导弹落在了半径为65公里的目标区内,其中心为北纬123。53度,东经28。13度。巨浪-1导弹设计定型。同年,M-9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对外出口。 1989年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1992年,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吨。

7月21-23日,江西乐平的二炮基地向台湾外岛澎屿附近发射了4枚东风-15。5月29日,美、日国防部同时传出消息,中国的新型东风-31洲际导弹从山西太原向新疆库尔勒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高弹道的试射。 1996年,东风-31洲际导弹研制成功。 3月8日及13日,江西乐平、福建永兴岛与东山岛,向台湾海域各发射2枚改良型东风-15。 1999年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标签: 导弹
最新文章